說到“病由心生”,許多人半信半疑,以為沒有科學根據,其實不然。中醫學重視心理因素導致的生理病變(情志致病),如《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西方醫學里亦有“心身疾病”這一說法,就是指心理社會因素在疾病的發生、發展、治療和預後過程中起重要作用的疾病,有研究發現,在綜合醫院門診病人中,約三分之一屬於心身疾病。從大角度來看,心身疾病的機制主要是由心理影響神經、內分泌和免疫功能而造成的。
   我患的病是不是心身疾病?
  “心身疾病”這個概念是1943年由Halliday JL提出的,他歸納出心身疾病的六項臨床特征:情緒障礙為發病因素之一、通常具有特殊的性格類型、發病率具有明顯性格差異、同一患者可罹患數種類似性質的疾患、常有同一疾病或類似疾病的家族史、常有緩解或複發的傾向。如果符合以上特征,那麼,很有可能心理因素在你所患的疾病中起了很大作用。
   什麼人容易得心身疾病?
  就像每一種疾病都有其易患人群一樣,不是所有人都會得同一種疾病,但有些人特別容易得某些疾病,心身疾病也有它的易患因素。研究表明,心身疾病與下麵五個因素有關:
  1.應激:應激是個體面臨或察覺到環境變化對機體有威脅或挑戰時作出的適應和應對。例如遇到生活中重大變故,如中年喪偶、老年喪子等;日常生活中的困擾,如來自家庭、工作及人際關係的困擾;工作相關應激源,如工作負荷、個人在團體中的角色、負責態度等;環境應激源,如地震、洪水等。無論是哪一類應激源,若長時或過強地刺激人體,而人體又不能根據環境進行自我調節時,均可能誘發心身疾病。
  2.情緒:情緒可分為正性情緒(如愉快)和負性情緒(如憤怒、恐懼、悲哀等)。正性情緒可以保持內分泌適度平衡和身體機能的協調,而長期的負性情緒可直接影響內分泌系統及神經系統的作用,影響機體的生理、心理活動,造成心身疾病或使病情加重;而心身疾病的持久不愈又反過來加重負性情緒,從而形成惡性循環。有研究發現,哮喘患者的焦慮與抑鬱情緒較正常人明顯,而乳腺癌患者中多有悲哀情緒;不良的情緒往往導致患者的生活質量下降,影響治療效果。
  3.性格:性格決定了一個人對現實的認識、情感反應和處理問題的方法,同時也決定了他對生活事件的易患性差異。性格健全者,即便遇到較重大的生活事件,但對其心身影響亦不明顯;性格不健全者,輕度的生活事件也可能導致心身疾病。其中“A型人格”與心血管疾病有密切關係。所謂A型人格,是指個性急躁、求成心切、善進取、好爭勝的一種性格。A型人由於一系列的緊張積累,極易導致心血管病,甚至可隨時發生心肌梗塞而猝死。有統計表明,85%的心血管疾病與A型人格有關。另外,哮喘患者的人格特征多是過分依賴、幼稚敏感、自我中心、情緒不穩定、易焦慮、暗示性高、不安全感強、過分期望得到保護和援助。
  4.心理防禦機制:心理防禦機制是人們面臨困難或心理壓力時所採用的一種潛意識的心理適應性應對策略。習慣採用不良防禦機制者,其心理壓力、心理緊張不能及早得到宣泄和逐步消除,這時就引起體內平衡調節系統的崩潰,與其他致癌因素共同構成癌症病因。例如乳腺癌患者過多使用“自責”、“幻想”、“退避”等消極防禦方式,積極防禦方式“解決問題”則運用過少。同樣,不良應付方式與某些腫瘤的不良預後有關,產生惡劣心境,加重病情,而積極的心理干預可增強患者的免疫功能而延長生存期。
  5.社會支持系統:社會支持系統是指一個人通過社會關係和社會組織獲得他人在精神上的幫助與支持,消除或減輕精神緊張狀態。人不能脫離社會群體獨存,社會支持系統對心理矛盾衝突有緩衝作用。有研究發現,消化性潰瘍患者的社會支持方面存在缺陷,而社會支持的不足在肺癌患者抑鬱癥狀的形成中起重要作用。社會支持(尤其是家庭支持)具有減輕患者心理癥狀,提高生活質量及治療效果的作用。
  怎樣預防心身疾病?
  知道了以上許多心身疾病的易患因素,我們可以發現,良好的心態是預防心身疾病的金鑰匙。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十常八九,這就要求我們學會自我調節、自我解壓、自己解放自己。清代有一首《行路歌》:“別人騎馬我騎驢,仔細思量總不如,回頭再一看,還有挑腳漢。”其實人生就是一塊多棱鏡,從不同角度比較,就會產生不同的效果。《聖經•箴言書》也寫道:“喜樂的心,乃是良藥;憂傷的靈,使骨枯幹。”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快樂度過每一天,就看我們怎麼選擇。
  每個人都有六個基本的心理需求,包括愛、安全感、創造性表達、社會認可、新體驗和自信,任何人一旦缺乏其中一個,他就會莫名其妙地變得不快和緊張。約翰•辛德勒寫道:”如果你缺少他人的愛,那就付出一份比自己受到的更多的愛!如果你缺少安全感,再多焦慮也於事無補,放下包袱,勇往直前吧!如果你缺少創造性表達,儘管去做,沒人攔住你!如果你缺少他人的認可,多給他人一份認可看看,你會有回報的!如果你缺少新體驗,走出去,找到它,時時刻刻計划著新東西!如果你缺少自信,記住:你我都一樣出色,我們、他們都一樣棒!”
  讓我們成為自己大腦的主人,改變自己的心態,這樣,身體的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和免疫系統也會發生改變。
  (摘編自《澳門日報》 文/吳彥嬋)  (原標題:病由心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xr96xrhwl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